索 引 号 | 0001115012FG/2022-00005 | 主题分类 | 重大建设项目;宏观经济调控;经济体制改革 |
发布机构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2-05-11 | 公文时效 |
索 引 号 | 0001115012FG/2022-00005 |
主题分类 | 重大建设项目;宏观经济调控;经济体制改革 |
发布机构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2-05-11 |
公文时效 |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全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人大、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克服产业基础薄弱,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三五”后期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与2018年相比,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有所回落,保持年均3.1%的稳定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9.03亿元预计增加到15.4亿元,年均增长17.6%;地区生产总值由48.05亿元预计增加到54亿元,年均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61亿元预计增加到8.96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034元预计增加到30661元,年均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619元预计增加到12301元,年均增长13.5%。
(一)立足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年均产量达到58万吨。肉羊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年均存栏52.9万只、出栏56.5万只。全县订单种植燕麦29.5万亩,辐射带动燕麦种植112.5万亩、荞麦示范区3.5万亩。蒙禾源荣获全国首批农产品包装标识百家典范称号,带动食用菌形成6大生产基地、11个品种,实现年产2200吨,销售收入1210万元。中药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种类达到10余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完成36733户223万亩,发放经营权证书36600余册,户数、面积分别达到99.1%、97.9%,荣获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称号。草原确权完成9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的指界、确认、标绘工作。“源味武川”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发布,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授权6家农牧业企业使用品牌名称。“武川莜面”“武川土豆”荣获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武川莜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农牧业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工业经济量效齐增。累计引进企业7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家。清洁能源建设稳步推进,2018-2021年,全县清洁能源共完成并网发电57万千瓦,(其中风电:国电红山风场5万千瓦、蒙能10万千瓦、蒙天风能10万千瓦、国龙15万千瓦、东方能源5万千瓦、风盛5万千瓦、山东国风5万千瓦、天惠风分散式接入1万千瓦;光伏:华能光伏扶贫1万千瓦)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水电120万千瓦,形成了风光水三位一体清洁能源格局。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西贝燕麦、燕谷坊全谷物、谷农藜麦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内蒙古淳德机械设备制造项目投产。
三是以文化旅游为突破,三产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举办4次“冰雪文化旅游活动”、燕麦文化旅游活动,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红旅三期及得胜沟红旅景区2个游客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得胜沟红旅景区获自治区3A景区认定。形成“136”旅游+党建教育培训发展格局。东河生态体育公园全面完工,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金融业服务和支撑作用明显,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2018年的59.0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2018年的48.7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5.44亿元。
(二)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乡村振兴工作迈出新步伐。完成武川县C211酒馆至哈拉合少通村公路(大路耗至前窑子段)、X029哈西公路(口子上—刘家段)沥青路面维修改造和大沙岱至闫家沟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C204二份子至纳令河通村公路工程(二份子至蔺家圪卜段、小东沟至纳令河段)、X018(原S104)西红胜至南湾通村公路工程,大青山乡可镇至下南滩通村公路,大前地至八股地(大前地至庙沟儿段、庙沟儿至八股地段)、大前地至六犋牛通村公路工程。完成总投资21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中西部节水增效建设项目,涉及8个乡镇2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12万亩。完成总投资382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3个乡镇429户1275人。完成总投资7029.33万元的2018年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程,涉及9个乡镇5个水厂及单村供水的216个自然村,新增受益11160户30407人。完成总投资934.32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涉及9个乡镇76个自然村5389人。完成总投资700万元的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9个乡镇44个自然村1273户2801人(其中贫困人口169户276人)饮水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不达标问题。完成总投资800万元的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维修改造工程,涉及9个乡镇104个自然村2881户6548人(其中贫困人口1067户2088人)。完成总投资1452万元的2017年度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庙渠子、大面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总投资525万元的2018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哈乐镇根根渠项目区),治理面积233.33公顷。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2018年度国家水保重点工程皮房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总投资710万元的2018年度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治理面积14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0亩。完成总投资1550万元的2019年度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天太恒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有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新增70个村级、29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总面积2.5万平方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成立卫生清洁队165个,配备保洁员1100余名。完成“森林村庄”创建39个,229个村开展了绿化美化和完善提升,农村环境更加整洁。
二是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国道209呼武段全线贯通,武川全面融入首府半小时交通圈。完成市政道路建设总里程55.4公里。新建了便民市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新建垃圾转运站4座。城区铺设供气管网47公里,覆盖居民用户6123户;建设自来水水源井3处,城区日供水能力新增6000立方米;新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1处,覆盖居民1375户、非居民549户。累计实施38个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497户。分配公租房333套。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分别达到39%、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6平方米。
三是以加快生态建设为核心,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保工程、森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等一系列国家林业工程43.29万亩,完成自治区及社会造林11.42万亩。精心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共完成义务植树176万株。以国家生态项目建设为依托,共完成“双百万”绿化工程9.15万亩。“绿化青山,守护北疆”生态建设行动在得胜沟红旅生态项目区共完成造林6万亩,依托国家林业工程,在大青山北坡沿线落实林业工程18.32万亩。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防治工作,防治面积34.68万亩,产地检疫各类苗木7760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鼠害防治等一系列草原任务45.12万亩。
(三)持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累计投入资金9.3亿元,6461户1271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重特大疾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县内就读的幼儿及中小学生助学补助金额在3000—4050元之间,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辍学。全县常住户住房安全鉴定17565户,涉及常住人口39326人,鉴定出危房C级3468户,危房D级6644户。实施房屋改造贫困户1311户(新建603户、维修708户),其他户3978户(新建1218户,维修2760户),共计5289户。建设531处安全饮水工程,维修改造76个自然村饮水管网,覆盖136358人。京蒙帮扶、通用技术集团定点帮扶、“百企联百村”等持续深入推进。2019年4月18日,经自治区公示宣布正式退出国贫县,当年国务院第三方评估抽查群众满意率98.41%,实现“零错退、零错评”。
二是努力保障改善民生,惠民程度稳步提高。2018-2021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78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1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 3.8 %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468人;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266人;失业保险核定人数26931人次,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1649.8万元,为1812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158.23万元;支持247人(户)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77万元;为200家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资金302.68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核定255011人次,累计征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7167万元,企业职工养老金累计发放277722人次,累计发放61640.87万元;工伤保险累计参保核定577521人次,征缴工伤保险费782.05万元,累计支出1236万元,上解工伤保险资金1289.3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参保核定736户,累计核定194735人次,征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5062.16万元,累计发放134832人次,发放养老金43414.59万元,发放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4348658人次,累计发放1435535人次,累计发放待遇金额30251.99万元,发放率100%。
三是社会事业提质增效,科教文化工作蓬勃发展。积极争取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新建启迪幼儿园,完成民小附属幼儿园、三小附属幼儿园改扩建项目。续建完成职教中心农学楼,改址建设第二中学五人室内足球馆;推进“三通两平台”和录播教室建设;组织实施、验收9所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校园网络改造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创新创客实验室、“同频互动课堂”等建设项目。完成部分学校消防工程改造项目。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图书馆、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馆标,藏书新增5万余册,新建“青山分馆”、体育训练基地、工业园区等8个图书服务站。建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山调”传承基地。建设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室)98个,配齐乐器、音响、文化共享设备及各种健身器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创作了一批扎根基层的优秀作品,《青山之恋》被评为“第16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唯一汉语展演剧目。二人台《走西欧》被国家艺术基金选为巡演作品。2018年,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完成“金界壕”保护及170多公里的历代长城标识、保护工作。自治区体育训练基地新建全国一流的标准化网球馆和200米跑道田径馆,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参与农牧业科学院莜麦试验示范项目,建设试验基地496.5亩,开展品种推广示范、新品种展示等试验示范。区、市向日葵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推广项目,建设耗赖山乡、上秃亥乡、可镇示范核心区3个,面积1万亩。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大学燕麦新品种与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西乌兰不浪镇建设核心示范区1个,面积500亩,在可镇、上秃亥、西乌兰不浪镇落实示范辐射区6个,辐射带动1万亩。积极培育发展园区、特色基地建设,推荐燕谷坊、草原乌骨羊、迦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推动武川县供销贸易中心申报“星创天地”工作,继续完善内蒙古云巢科技有限公司的众创空间,孵化贫困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农业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做好“六稳”、“六保”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6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0661元,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2301元,同比增长11%。
回顾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牧业生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83.4万亩,中药材新建面积1.5万亩,中药材总种植面积2.7万亩,蔬菜1.08万亩,其他作物28.5万亩。
农牧业生产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畜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稳步推进。继续强化以肉羊、肉牛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链。1.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打造100万头(只)肉羊肉牛生产供应区。年内新建肉羊生态家庭牧场、标准化养殖场63个;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场(户)10个。羊存栏106.9万只。2.全力抓好配种改良。已完成绵羊改良配种35万只,山羊2万只;现有牛冷配站2处,完成牛改良配种2100头,奶牛良种化率达到100%。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1.狠抓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建立绿色商品薯生产基地40万亩,脱毒苗生产基地一处。2.燕麦、荞麦、藜麦产业发展。主要依托西贝、燕谷坊公司、禾川、有机联创发展绿色燕麦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农户种植燕麦29.40万亩。依托内蒙古北上贸易公司,以得胜沟乡、哈拉合少乡、二份子乡山区村为重点,种植荞麦示范区2.56万亩。完成藜麦种植2.62万亩。3.中药材产业发展。以通用公司和阴山药材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得胜沟和哈拉合少乡、西乌兰不浪镇为种植中心,共种植中药材约2.7万亩。主要有黄芩、黄芪、甘草等10多个品种。对黄芪、黄芩种植户给予100元/亩种苗补助,对育苗户给予200元/亩种子补助,同一户既种植又育苗可同时享受补贴,给予收购企业100元/吨奖补。三是生态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内蒙古高原生态建设工程人工造林3万亩,中央投资2400万元,已完成栽植2万亩。森林抚育项目1.8万亩,投资360万元(乔木林抚育1.2万亩已完成,灌木平茬0.6万亩已编制实施方案)。内蒙古高原生态修复工程草原任务人工饲草基地工程4万亩,投资640万元,已落实地块,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退化草原修复项目4万亩,投资436万元,已完成地块落实,明年雨季补播及施肥作业。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对可镇城区主次干道、出入城口、重要节点开展常态化养护,清理枯死树、枯草等80万平方米,乔木、灌木整形修剪25万平方米。在县委广场、县政府、燕谷坊园区等处种植摆放草花3万余株。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红色展馆、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周边栽植天山云杉、丁香等苗木共计2万株,种植草坪、景天1000平方米。乡村生态振兴对“国家级森林乡村”、“自治区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进行绿化美化,涉及12个村,绿化240亩。全民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30万株。草原任务完成两轮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每轮防治面积20万亩。四是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新推荐草原乌骨羊、西贝汇通等12家农牧业企业申报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燕谷坊、川宝、薯元康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升级和项目拓展。新培育市级家庭农牧场11家,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完成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工作,投保面积107.88万亩,参保农户3.14万户,理赔1086万元。2021年中央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2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农牧业生产。
(二)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上升,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22亿元,增加值7.76亿元,增加值增速41.7%。一是工业转型基础逐步夯实。1-11月全县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其中:清洁能源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6.8%,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1.4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0.3%。二是清洁能源产业产值有所增加。全县16家规上企业中清洁能源企业达到了8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50%,完成产值13.32亿元,同比增加63.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9.92%。三是去库存能力有所提升。1-11月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2%。四是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全县排污许可需整改企业共计8家,目前已完成整改企业7家,未完成整改1家,该企业现处于停产状态。
(三)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主要行业扎实推进
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不断加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推进力度,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一是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860万元的大青山旅游驿站项目,目前完成工程量50%。二是旅游市场形势向好。成功举办第九届莜面(燕麦)文化节。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0.8万人次,同比增长34%;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0%。三是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656户,企业241家,专业合作社43家,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域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金融业形势良好。截至11月底,实现存款余额6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4亿元,同比增长2.8%;贷款余额65.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8亿元,同比增长7.5%。国融证券截至12月24日缴税4275万元。
(四)投资需求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完善水利、生态、交通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投资拉动效应。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总投资1686万元的2021年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标准化建设工程,涉及全县9个乡镇76个自然村(覆盖5226户11735人)。完成总投资2500万元的2020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安字号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二是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总投资3630万元的金三角开发区雨污管网续建工程。完成总投资近300万元的“源味武川”停车场续建工程。完成总投资380万元全长340米的商业路南延段工程。完成总投资220万元的金三角污水泵站提升工程和出水口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总投资900万元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建筑19栋、居民608户。总投资835万元的“绿金嘉园”住宅小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及楼房主体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完成东河全民健身馆(简易)通电和馆内设备安装,并开始免费服务群众。三是道路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总投资1034.3万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5项,总养护里程58.72公里。
(五)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21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29.92亿元,计划投资16.57亿元。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新签约项目45个,协议资金816.9亿元;在谈项目2个。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发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文化、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等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社会保障能力和惠民程度进一步提升。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常住人口收支、“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进行日常监测监控,发现风险隐患、及时纳入监测帮扶体系。全县共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帮扶对象258户530人。年内未发生致贫返贫现象。做好资金项目统筹安排。确定全县整合资金14933.95万元,安排衔接项目44个,拨付资金13141.88万元,拨付率88%。年内到位京蒙扶贫协作资金3381.54万元,通用技术集团定点帮扶资金1310万元。继续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脱贫户、边缘户实行小额信贷,截至11月底,为173户符合政策的农户发放小额贷款819.2万元。继续实施防贫保险,大病保险参保人数24020人,缴纳保费240.2万元;为农村常住人口36983人缴纳“家庭救助保险”73.97万元。持续做好消费帮扶,全县共有16家企业认定价值3.91亿元的扶贫产品63款。截至11月底,销售扶贫产品4200万元。县内已建成消费帮扶专馆1个、专区2个。在北京建设的“武川县消费帮扶集采服务中心”、“东城区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永外分中心”、“内蒙古消费帮扶北京集采服务中心”均已投入运营。继续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争取京蒙协作帮扶资金3381.54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6个。扩展通用技术集团定点帮扶和产业合作,已投入帮扶资金131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个。二是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总投资1906.11万元新建武川县启迪幼儿园项目主体已完工,完成总投资486.23万元民族幼儿园改造装修续建项目,完成总投资592万元三小附属幼儿园改造装修续建项目;总投资263万元一小风雨操场项目已完工,总投资318万元五小风雨操场项目基础已完工;总投资335.15万元三小消防改造工程已完工,总投资445万元民小消防改造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60%。组织了高考、中考以及小升初考试。武川一中普高报名431人,县职教中心高考报名人数67人。武川一中普通类一本上线83人,二本上线140人,本科上线率56%。三是文化事业成效显著。做好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举办了总投资300万元第三届冰雪旅游文化节。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组织送文化演出(送戏)下乡110场次,送图书、送培训下乡32次。争取上级资金130万元,创作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型现代戏曲《青山劲松》,正在进行剧本创作和道具、舞美设计。四是医疗卫生工作稳步推进。投入647.96万元为9所乡镇卫生院购置“大三件、小三件”②设备,11所乡镇卫生院安装了远程视频协诊系统,与县医院远程诊断中心完成网络对接。深入贯彻疫情防控“四早”③防控策略,全员核酸检测第一轮81655人份,第二轮80774人份;防范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污染风险,对福鑫肉业有限公司、皇盛酒店等7家单位380多份进口牛肉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镇设5个新冠疫苗接种点,乡下设8个接种点,截至目前,全县新冠疫苗第一剂完成了市级下达的任务,第二剂完成率98%,第三剂10142剂次,加强免疫第三剂3680剂次。3-11岁人群第1剂4722剂次,第2剂3083剂次。目前接种还在有序进行。五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将可镇城区范围内37家馒头、粉条、豆腐、豆芽食品小作坊迁入“四白”园内生产,并引进一家豆制品生产企业;武川县“和谐便民市场”目前44家摊贩及太宏超市入驻,经营肉制品、粮油、蔬菜、水果、调料等食品和日用品,同时为“四白”食品小作坊安排了专柜经营。采购了气相色谱仪、微生物试验台等仪器,完成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将原市场监管部门、农牧部门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职能进行整合,成立武川县检验检测中心。减免《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办证工本费,实现“零收费”。落实“四统一、四分离”④行政审批要求,共新审批《食品经营许可证》221户、《食品小作坊登记备案证》38户,并为县内24家校外托管机构进行了备案。六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1年,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同比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9:1。七是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62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1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10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79人,城镇就业技能培训350人。八是城乡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截至10月份,共核定农村低保对象15232户24492人,发放低保金8376.15万元;城镇低保对象403户580人,发放低保金332.29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270户(人),发放供养金948.70万元;城镇特困供养对象34户(人),发放供养金41.08万元。九是各类社会保险工作有序推进。截至11月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17万人,待遇发放7608.4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210人,征缴养老保险6279万元,退休人员及企业遗属领取待遇5663人,发放1.6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核定4145人,征缴养老保险6509.5万元,发放养老金及统筹项目内退休费1.7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46万人,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3513.8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5003.74万元,支出3331.4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1.42万人,住院报销10995人次,基金支付7142万元。失业保险核定7169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66.19万元;为49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04.6万元,为23户创业人员和1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1万元。
各位代表,2021年,县委、县政府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疫情防控成效明显,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能耗双控工作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明显优化,为开启“六新武川”①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今年入夏之后,降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较多,雨量充沛,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农业产值有所增长,但也体现出防洪行洪设施不完善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特点。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虽然逐年上升,但比例仍然偏小,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仍然较缓,旅游景点、物流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还需加快。三是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问题突出,支撑经济和财源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项目建设效益转化不快,投资增长后续力量偏弱。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能力依然薄弱,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各项社会事业仍需加大投入,财政刚性支出逐年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五是受国家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影响,加之周边市县招商引资同类化现象严重,招商引资形势比较严峻。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分阶段、分步骤采取措施有效应对、逐步解决,努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启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按照政府在本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思路、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全县上下将努力完成以下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1%左右,能耗“双控”各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策落实,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结合全县实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促使三大产业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一是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向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投资。三是强化招商氛围,主动参与重大节会招商。通过国内年度大型经贸投洽活动平台,邀请更多的客商来我县考察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后续财源建设提供项目保障。四是进一步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一是以“两麦一薯一羊”等优势产业为抓手,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化农牧业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产量达90万吨,建立马铃薯种薯基地10个,建立商品薯生产基地150个,建立有机马铃薯种植基地40个,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到90%。年内肉羊饲养量保持在100万只左右,出栏75万只左右。肉牛饲养量达到1万头,出栏肉牛0.45万头。确保食用菌种植厚墙体温室满负荷运行。建设燕麦种植核心示范区6万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建设藜麦种植核心示范区2万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在德胜沟乡和哈拉合少乡以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争取达到3.5万亩。二是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0万亩,油料作物40万亩,饲草30万亩。)粮油产量正常年景达到43亿斤。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三)强化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首府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农畜加工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总投资24.27亿元呼和浩特武川碳达峰先行示范风储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10.2亿元天能重工武川150MW风电项目、总投资15亿元呼和浩特热电厂灵活性改造促进新能源消纳项目、总投资0.71亿元武川县大航微电网有限公司乌兰不浪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力争总投资6亿元金草原肉羊养殖项目、总投资2.5亿元武川县马铃薯净菜加工项目、总投资0.93亿元的2022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二是以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支持燕谷坊、薯元康、巧妈妈等龙头企业,以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新产品研发为抓手,进行改造升级。把好能耗增长源头关,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落后设备和工艺。三是计划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家,着力抓紧抓好企业协调工作,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对现有企业加强调研、制定对策、跟踪指导,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在洽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投产项目的数量、质量上有突破。五是抓好“助保贷”工作。积极落实“助保贷”,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四)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以清洁能源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为抓手,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开工的前期手续,确保其建设进度。二是努力破解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存量,努力化解用地难问题。三是落实促进投资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融资力度,重点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四是突出发展全域旅游。抓好第十届莜面(燕麦)文化节、“第五届冰雪文化运动节”等节庆的筹办工作;依托高山牧场、生态体验和历史文化演绎以及民族风情演出等特色,加快哈达门、牌楼馆两个景区完善提升;以得胜沟为中心,在周边建设完善集党员培训、革命教育、红色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旅园区,争取晋升为4A级景区;以根根渠为主,建设农村观光大地景观及休闲娱乐养生设施,完善哈乐智慧文旅田园观光项目;加快淖尔梁草原旅游招商开发步伐,建设集草原观光、生态体验、休闲娱乐、康体健身于一体多功能旅游景区。五是拉动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完善购物、餐饮、休闲等硬件设施,完善乡镇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功能,畅通商品流通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拟投资680万元实施总长675米平安街道路改造工程,拟投资375万元实施总长407米清真寺北向道路改造工程,拟投资620万元实施总长620米平安东街、影视东街与东外环路打通断头路工程,拟投资2986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23个小区34栋楼惠及居民884户),拟投资1556万元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涉及16个小区23栋楼),争取投资4亿元实施可镇旧城区征拆改造远景人文绿色低碳社区建设项目。二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推进总改造里程93.48公里、总投资17048万元的4个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项目和总建设里程76.6公里、总投资8220万元的14个农村公路联网路建设工程项目。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全力推进中央投资600万元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万亩、中央投资700万元荒漠化治理人工造灌木林2万亩。四是加强电网建设。拟投资261万元实施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储备项目(城网),拟投资1080.3万元实施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储备项目(农网)。
(六)关注民生改善,助力“六新武川”建设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好衔接资金项目。2022年拟申报项目60个,总资金26763万元。做好京蒙协作和通用集团定点帮扶工作。深化与门头沟区、通用集团结对帮扶,不断巩固京蒙协作帮扶成果。做好示范村打造工作。围绕打造自治区、市和县三级重点示范村,做好20个村的规划工作。二是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3所幼儿园,扩大公办普惠幼儿园覆盖面;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工作,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推进一小、二小、四小、特教学校综合楼项目,满足音体美活动室不足的短板;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县管校聘”等工作落地落实;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拟在西校区新建面积6800平米的职业教育实训楼。三是积极推进文体事业。继续开展送电影、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快推进总投资3亿元淖尔梁生态草原旅游景区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南山冰雪园建设滑雪场项目,促进大青山旅游驿站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并装修,协调自治区文物局投入100万元完成坝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四是不断发展卫健事业。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深入推进健康武川建设。武川县总医院与各分院紧密协作,实现医共体内优质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抓好县总医院“五大”中心⑤建设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统筹购置医疗系统基本设施设备,做好医疗物资储备,提升整体医疗业务水平,满足老百姓就近治疗需求。落实各项健康扶贫优惠政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五是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争取编制用于引进急需人才;持续促进稳定就业,做好兜底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等方式,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转移就业。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力度,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推行资格认证APP;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基金管理,强化内控制度,确保基金安全。突出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加大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和欠薪逃逸者的打击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六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加强对涉农、涉牧、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深化改革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认真落实深化改革政策措施,继续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衔接,主动做好承接,确保上级部署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稳步开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全面推进法治武川建设。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形成全社会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武川建设。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时通报重要情况和重点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面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围绕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思路,依据“十四五”规划描绘的发展蓝图,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六新武川”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