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神韵武川 > 印象武川 > 旅游概况

202111/0111:00

来源
文化旅游体育局

A+ A-
保存

武川县旅游概况


一、武川县基本情况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大青山北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北魏六镇”之一,迄今1600多年,曾孕育产生了北周宇文泰等5位皇帝,素有“帝王之乡”的美誉。辖区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辖6乡3镇,93个行政村,948个自然村,总人口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全县现有耕地217万亩,天然草牧场373万亩,林地257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小麦、莜麦、荞麦、豆类、油料等。

武川县作为发展的后发区,保持着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拥有面积较广的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山势险峻、林木茂密的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罕见的湿地地貌的高山草原,传统历史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生态红色文化旅游。武川县在环首府游憩带中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被誉为“首府后花园”,是呼和浩特北侧最重要的交通要塞与枢纽之一,是去往两个草原(希拉穆仁、格根塔拉)、两个口岸(满都拉、二连浩特)的桥头堡。武川县的旅游资源与周边盟市草原风光、沙漠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古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客源集散地资源优势形成互补,相得益彰,构成了武川县发展旅游业的综合优势。

二、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全方位的活力文化旅游产业的打造,充分利用武川地处首府北出口,连接二连浩特、满都拉口岸和通往希拉穆仁、格根塔拉两大草原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过境旅游服务经济。以“北魏重镇、草原文化”为主题,整合旅游产业,打造武川旅游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以绿色休闲度假、农家民俗风情体验、红色革命记忆和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独具特色、连点成线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发展以哈达门高山牧场、得胜沟红色景区、牌楼馆旅游景区、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等为重点的大青山黄金旅游带。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依托各大景区,注重休闲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五道沟、得胜沟、德胜营、后营子、前营子、李齐沟农家游。截至2019年,我县已有星级农家乐27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14家。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武川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旅游产业初步形成。

(二)旅游资源

绿色生态资源:武川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地形南高北低,南山北丘,全县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从东向西有五大优良草牧场(哈达门高山牧场、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井眼梁高山草原、马场梁高山草原、春坤梁高山草原),为我们发展草原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中哈达门高山牧场被国家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以原始次生林、白桦林、落叶松林、云杉林为主。境内有五大河流(得胜河、抢盘河、卯独沁河、马家店河、榆树店河),一年四季长流不息,是下游卯独沁水库、乌素图水库、五一水库的发源地。

近年来,武川县着力改变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大力实施现代高效设施避灾农业,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依托地区优势,努力打造高效、高值、有机、特色农业。武川马铃薯、莜麦、荞麦、油菜籽等闻名中外,自古就有“武川莜面甲天下”的美称。武川县被“中国—新西部高层论坛”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武川土豆”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特供食品及上海世博会餐饮食品和展品,2009年在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高层论坛大会上武川县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

历史文化资源:我县不仅有丰富多样的绿色生态资源,而且还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资源。走进武川,就是走进历史。在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演进过程中形成了武川独有的阴山白道文化。在历史商贸流通中,这里成为通往蒙、俄茶丝之路第一站。武川是一个军事要地,它是扼守阴山南北战略的要冲。这里还孕育了北周隋唐三朝的十位皇帝、六位皇后,素有“龙凤之乡”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李井泉、姚喆、杨植林、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武川为中心,建立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里便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保卫延安的桥头堡,也是经过蒙古与苏联、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保持密切联系的国际交通线。

历史革命文物古迹资源:武川是中原各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阴山是联系南北的纽带,武川便是这纽带上的一把钥匙。这里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赵长城,游牧贵族狩猎地遗址,土城梁古城遗址,金堑壕、魏帝行宫遗址、五皇庙、关帝庙、班定召、老爷庙、牌楼馆、民族英雄吉鸿昌的题词——化险为夷、通往北部草原的古驿道遗址等。

红色文化资源: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6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2005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成为全区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建设项目,同年,又报请全国红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立项,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和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等遗址,李井泉、姚喆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镫、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李齐沟、郝秀山等老一辈领导人成立的“郝区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

区位气候资源:武川县是呼市向北去往草原、口岸,通往蒙俄走廊的第一站,具有气候冷凉、空气清洁、紧邻首府的优势,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平均气温能达到-10℃以下(11月份至第二年2月份),最低温度有-30℃、最高温度在0℃左右,具有发展冰雪旅游的气候优势。夏天可以避暑、休闲养生,冬天可以避霾、体验冰雪。年内将完成G209线升级改造工程,对于融入首府半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民俗文化资源:武川县是中原各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生产生活区,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草原文化的交汇融合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饱含浓郁后山特色的习俗风情,且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武川民俗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如:二人台、爬山调、扭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乡土文化;后山羊肉、莜面宴、土豆宴等美食文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年来,武川县委、县政府依托自然生态景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在全县948个自然村中选择10个自然景观、地域文化特征保存较好的、各具特色的村庄,以农户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体验型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充分展示农村的乡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基地。通过创意把农村文艺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引导游客进行有机农畜产品的消费,使农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

三、旅游重点项目概况

已经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自然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便利,接待水平优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摄影、休闲度假、写生绘画,初步形成了1日游、2日游等旅游线路。

(一)哈达门高山牧场。景区位于武川县大青山乡境内,距呼和浩特市市区27公里,景区总控制面积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2.5%。始建于1991年,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哈达门高山牧场旅游区是自治区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塞北闻名的高山牧场草原。该景区是我县独具特色的集国家森林公园、高山牧场、山水景观等多样化资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是展示武川草原游牧文化,提升旅游服务品位,增强武川过境服务经济、休闲度假旅游经济的重点旅游工程。

(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红色旅游区。重点项目区域位于武川县得胜沟乡的最南端,大青山深处,西至李齐沟,东至井尔沟,全长100多公里,辖地面积496.2平方公里,距武川县城可镇4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约70公里。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被人们誉为“塞外小延安”。。经过几年打造,经过专家评审,得胜沟红旅景区于2019年11月份获得自治区3A景区认定。红旅景区年均接待游客20近万人次。

(三)旅游厕所革命。2019年-2020年,在交通要道、景区景点、星级农家乐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新建旅游水冲厕所共20座。

(四)特色文化节庆活动。自2013年创办“武川莜面节”,共举办8届,节庆期间文艺演出220场次,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主要内容有开幕式晚会、消夏文艺汇演、书画展、摄影展、健身操舞比赛、职工篮球赛、传统物资交流大会、莜面美食技能大赛、旅游产品推介、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论坛、“红色胜地·美丽武川”乡村游等等,每届活动为期一个月。自2017年连续举办三届冰雪旅游文化节,拉开了武川冰雪旅游大幕,冷资源逐步转变成热产业。冰雪节在满足游客游园观赏冰雪作品的同时,注重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和体育活动。除了举办开幕式大型演唱会外,还举办其他文艺表演,吸引了游客,提升了游园品味,为建设“冰雪小镇”、发展四季旅游贡献文化旅游力量。

(五)根根渠田园风光旅游项目。位于武川县哈乐镇根根渠村,距离县城可镇30公里,现有总户数20户、户籍人口37人。正在着力打造大地农业艺术观光项目,规划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休闲田园观光综合体。同时,沿“武葛”、“武召”两条旅游大通道计划种植万亩花田景观带,打造田园风光游,规划布局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体验项目。

四、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自治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旅游发展思路,结合自治区党委李纪恒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理念” ,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坚持“四种模式”,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人文等特色优势,全力做好四季旅游,积极推进冰雪小镇、避暑小镇、田园小镇、秀美小镇、康养小镇建设,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过境旅游,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武川县通往两个口岸、两大草原以及草原丝路、万里茶道必经之地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过境旅游,进一步提高过境旅游服务质量。一是重点发展以历史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休闲度假、健康养老、运动养生、冰雪艺术为主的旅游服务业,把县城可镇打造成为休闲旅游度假特色小镇;二是重点对哈达门高山牧场现无实力投资开发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签订终止与开发协议,通过招商引资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有实力开发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哈达门高山牧场开发建设,努力创建4A级景区;三是积极加大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打造成为以高山湿地草原为主体特色,集高山滑雪、滑草、牧场生活体验及餐饮住宿、运动休闲、体验休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中高端草原牧场。

(二)抓好四季全域旅游,实现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建设“首府后花园”这一目标升级转型,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相融合,让“绿色”成为武川生态旅游最大的卖点。一是将休闲避暑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城镇建设、农家乐,沿旅游大通道两侧建设万亩花海旅游休闲大地景观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发展农家乐,打造田园小镇、避暑小镇、秀美小镇。二是充分发挥武川海拔高、空气无污染、气候冷凉的优势,建设滑雪场、滑冰馆、滑雪馆,举办冰雪文化旅游节,打造冰雪小镇。三是依托武川现有自然资源和中药材以及亚麻籽种植基地,联合健康养老投资基金,推进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融合的项目建设,打造北方康养休闲度假特色小镇。

(三)抓好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以大青山抗战历史文化为依托,大力拓展文化内涵,将休闲观光和体验项目结合起来,创新多种表现形式,发扬红色文化精髓。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李齐沟郝区政府遗址、得胜沟八路军司令部遗址、井尔沟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为主要节点,形成红色旅游景区组团发展带,成为自治区展现民族精神以及红色教育的重要传承基地。

(四)抓好旅游扶贫,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抓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就是推进精准扶贫中最好的“造血”产业,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最有效途径。重点围绕“一城三线”改造升级及新建农家民宿,打造集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主办单位: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 电话:0471-8812203 

邮编:011700 蒙ICP备1600435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2502000102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党政机关